Thursday, April 23, 2015

2015年歷史科卷二參考答案

僅屬參考,未必正確,歡迎各方高手糾正。

整體評語

重提一下卷一,敝人認為卷一並不容易。原因有三:

1. 因為第3及第4題有比較題,按以往表現來說大部份考生都不懂做比較,包括考評局放出的第5級答案示例也沒有做好比較。(不排除大部份學生能汲取錯誤改進)

2. 第2題(c)問公允,其實就是「沒有偏見」的意思,詳見《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-網上版》。推斷大部份學生都會錯,因為早兩年問過偏見題也一樣錯。(當然是不負責任的斷估而已,不排除學生們進步神速)

3. 第一題文言文雖然不難,但會有陌生感。英文卷考生應該較佳表現。

至於卷二肯定較卷一為淺,但第3題日本是非常不好答的,各位下年或下下年才考的學生引以為戒。

答案參考:

第1題 

評語:這題頗淺,惟香港史非常難記,除非刻意去背,否則不建議答。

基本功重溫:追溯並解釋題需要a. 以大事件劃分時段 b. 提供該時段出現的原因

基本的政治發展趨勢:1.本地化 2. 專門化 3.民主化(或華人地位上升、與華人分享權力等)


第2題

評語:相信絕大部份學生都會選這一題。原因有二:

一)範圍涉及整個中國,一定有讀過
二)利弊分析題其實與「多大程度上使中國現代化」差不多,好熟悉的感覺

基本功重溫:與通識一樣,利弊題也是「N個好處」+「N個壞處+反面立論」 / 「N個壞處」+「N個好處+反面立論」

以毛澤東為例,假如答同意的話,就這樣(相信沒有學生會選這個立場吧!笑):

好處一)政治上,帶領共產黨統一了中國,中止了軍閥混戰的分裂局面

好處二)經濟上,使中國急速發展,尤其是一五計劃(事實上除了大躍進數年外,文革時期的中國亦有經濟發展)

好處三)社會上,成功消滅了貧富差距、階級

好處四)教育上,成功實現掃盲(教科書上無的,請自行維基百科)

好處五)外交上,成功崛起,例如韓戰與美國打平手,70年代美國要訪問中國,史無前例

壞處一)導致大躍進運動的失敗,飢荒餓死人

壞處的反駁)蔣介石時代餓死人更多,已經是一大進步;而且大躍進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人為還是天災仍有爭論;整體來說中國經濟已是大幅進步

(題外話,客觀而言,毛澤東時期的經濟發展未必有我們想像中那麼一面倒地差,詳見郭益耀著「大躍進和「文革浩劫」夢魘何時了?──建國六十年經濟建設的反思」http://www.cuhk.edu.hk/ics/21c/issue/extract/0909009.htm)

壞處二)導致文化大革命,倫理崩潰

壞處的反駁)好難駁,自己想想

敝人建議答鄧小平更好,因為鄧小平的功過太明顯,一般而言都是功大於過。

第3題

評語:這一題表面上容易,內裡有炸彈,不小心剪錯線就爆炸。

分析:題目問的是為什麼軍國主義在1930年代興起而非在此年代之前,最關鍵的字眼是「而非在此年代之前」,所以答案應該要證明1930年代有什麼改變了?而這改變理應是1900-1920年代沒有的。

忽然想到一個例子,就如我問你「為什麼是謝霆峰追到王菲而非八兩金追到王菲」一樣,你要答的是謝霆峰與八兩金有何不同之處,例如謝的外貌較佳,八的外貌較差,所以謝追到王菲。

這一題與以往高考一題問到「為什麼是塞拉耶佛暗殺事件而非其他戰前危機導致一次大戰」很似,你要將30年代與之前的歷史做比較,指出30年代多了什麼、變了什麼。

作答方向參考:

1. 1929年經濟大衰退發生,之前沒有那麼嚴重的經濟危機

2. 經濟大衰退導致經濟擴張的情緒高漲,終釀成政黨政府與軍部的對立,繼而使政黨政府失去權力,例如犬養毅便因為不同意成立滿洲國而被殺

3. 之前政黨沒有失去那麼多民心,例如護憲運動便有不少民眾支持,但貪污腐敗、勾結財閥多年後終使民眾不予信心

4. 對西方列強的歧視累積至爆發點,尤其1930年倫敦海軍會議之後

5. 天皇變相支持軍人崛起(裕仁在226事件中鎮壓了皇道派,變相使統制派獲得最大權力)

6. 極權主義國家德國迅速崛起,成為榜樣

這題還有另一個疑點,就是該不該答1900至1910年代,政黨政治方興未艾的時期?如果要答就更煩。


第4題

評語:這一題很尋常,其實最穩定是這一題。

基本功重溫:轉捩點的意思是巨變、根本性的改變,需要答到三步曲:之前、中間及之後。
分析:這題就是問二次大戰為西方帶來那些根本性的改變,當中包括:

1. 歐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
2. 美蘇由未崛起至崛起
3. 冷戰下兩大陣營的對立出現
4. 由沒有核武至核武的威脅出現
5. 歐洲由分裂變為統合
6.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

第5題

評語:跳過不讀。

第6題

評語:那麼長的題目應該很少人選,很懶唔想寫。如有要求可提出。

第7題

評語:這題其實也不難,尤其是上年考過中日關係,只不過年份換了。不過覆蓋的年份高達50年,可以寫到手斷。

以中國及日本為例,要指出影響1900-1950年關係的因素,當中包括:

1. 戰爭因素(八國聯軍、日俄戰爭、抗日戰爭等)

2. 日本的執政集團變化(政黨政治時期對中國較為友善,軍部更具侵略性)

3. 國內群眾運動(1919年巴黎和會拒絕簽字,迫日本後來嘔出山東)

4. 經濟因素(一路以來日本都視中國為市場及資源重地,而1929年後經濟困難,日本加緊侵略中國)

5. 中國執政集團的變化(袁世凱出賣中國換取日本支持)

6. 意識形態的對立(1949年的赤色中國與美國傀儡日本的對立)

7. 其餘言之成理的答案

Tuesday, April 21, 2015

2015年DSE歷史科卷一答案參考

僅屬參考,未必正確,歡迎各方高手糾正。


卷一資料題

總體評語:
1. 正如世上大部份的預測一樣,人人預測會出香港及國際協作,然而卻沒有出現。
2. 今次長題目(7-8分)佔了50分入面的31分,應該不少考生會有做不完的感覺。

第一題:

評語:這題對大部份考生來說應該頗陌生。以往在高考常見的文言文題復活了。

1(a) – 強大的原因:設立憲法 / 推動憲治 / 建立君主立憲制
    – 線索:「歐美各國所以致強…不過行立憲法」

1(b) –對「中國革命的前景」可有兩種解釋:
    – 1. 是指革命將來會否成功
    – 2. 是指革命是否有效地使中國強大
    – 這裡所採取的是後者,因為在資料B見不到前者的意思

    – 康有為的看法:悲觀、不認為中國革命能夠成功改變中國
    – 線索:「革命未大成也」、中國革命會導致國家分裂,互相攻擊,最後血流成河、「四萬萬之同胞死其半」
    – 鄒容的看法:樂觀、認為中國革命是改造中國的唯一辦法
    – 線索: 「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」、革命使中國由野蠻變為文明、革命使中國脫去奴隸性質、文明的革命(爭取自由平等)不同於野蠻的革命(義和團)

1(c) –這一題有兩點要小心,第一是分別證明革命是否暴力,以及是否使中國強大的有效手段;第二是討論限於1910年代前,即1900-1919年的歷史而已。
    –建議無論同不同意革命能使中國強大也好,都要證明「革命是暴力的」

    – 革命是暴力的:
    – 「死人如麻」、「槍炮之烈」證明革命是暴力的(資料A)
    – 「野蠻革命有破壞無建設」、「文明革命有破壞有建設」均證明革命是暴力的(資料B)

    – 革命不是暴力的:
    –五四運動是思想上的革命,證明革命不一定暴力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可以使中國強大:
    – 文明革命可帶動中國獨立自主(資料B)
    – 辛亥革命推翻了晚清帝制,實現了共和制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不可以使中國強大:
    –革命只會導致國家分裂,人命傷亡,不能帶來進步(資料A)
    –義和團的野蠻革命不一定進步(資料B)
    –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袁氏復辟、軍閥混戰(就你所知)
    –辛亥革命後中國經濟、外交上均無大進步(就你所知)

第二題
評語:這是用腦題,(c)題相信很多考生都會答錯。

2(a) – 看法:認為將來難以維持和平
    – 線索:和平是「囚鳥」、「夫人你自由了」是諷刺和平表面自由,實則受1919年條約的鐵球所限制(後記:因為只看電子版,看不清楚原來克里孟梭手上有鎖匙,但不願解開,這是一項指責三巨頭尤其是法國的線索)

2(b) –原則:嚴懲德國、不會與德國妥協
    – 線索:「談判時從不寬容」、「不可與德國人談判或修好」、因為寬宏的條約只會使德國復活並攻擊法國

2(c) –什麼叫公允?說穿了就是有沒有「偏見」,或者是否「合理」。
    –什麼是合理?那就是參考當時局勢,並提供理由解釋,言之成理即可。
    –答之前要搞清楚到底資料C及資料D對和平締造者(三巨頭)有何批評。

    – 資料C的批評:三巨頭所訂定的《巴黎和約》不能帶來和平
    – 資料D的批評:法國只懂嚴懲德國,不是想建立和平及文明的「新秩序」

    –如果答資料C及D的批評公允:
    – 1. 三巨頭過份嚴懲德國,反而有導致將來復仇的風險
    – 2. 巴黎和約設定的國聯並無美國加入,難以達致和平
    – 3. 法國顯然因為戰敗歷史,執意向德國復仇,不重視長久的和平

    –如果答資料C及D的批評不公允:
    – 1. 巴黎和約設定了國聯,起碼在當時是踏出和平的第一步
    – 2. 世界大戰的慘痛陰影當時未散,嚴懲德國以防戰爭爆發是可以理解的
    – 3. 法國害怕德國復仇是合理的,因為德國在一戰前多次挑釁法國,又迫使其失去阿薩兩省
    – 4. 德國的確有主動發起戰爭的責任,必須嚴懲以防戰爭爆發

第三題
評語:這題相對其他來說較淺,惟推斷很多考生會忘記(b)題需要比較。

3(a) – 日本夢:電器化、為日本所有人民提供電器使用
    – 線索:「為這世代和人們帶來電器化的幸福」

3(b) – 這題的關鍵是將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作比較。只提及內部或外部,可能連一半分都無。

    – 內部因素:
    – 日本的企業精神,積極發展(資料E)
    – 日本人的勤奮習性、儲蓄習慣(就你所知)
    – 日本政府的積極政策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外部因素:
    – 國際環境如韓戰、越戰影響(就你所知)
    – 美國積極扶殖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難以區分是內部還是外部的因素:
    – 盟總政府的貢獻




第四題
評語:同第三題一樣,(b)題需要比較,很多學生亦會忽略。

4(a) – 特徵:兩大集團對立、兩大集團隔絕往來、互相向對方擴張
    – 線索:美蘇兩方均伸延的樹枝、中間隔絕的木板

4(b) – 這題的關鍵是將美國與蘇聯的威脅作比較。只提及美國或蘇聯,可能連一半分都無。強烈建議答美國的威脅較大。

    – 美國較大威脅
    – 美國所推動的軍事擴張較多,包括西德、土耳其及日本(資料F)
    – 美國不願限制軍事擴張,拒絕讀「修枝指南」(資料F)
    – 美國想挑起另一場戰爭(資料G)
    – 美國往往先研發先進武器,蘇聯從後跟上,可見美國是主動威脅者(就你所知)
    – 美國的軍事基地較多,遍佈歐亞等地(就你所知)
    – 古巴危機是因為美國企圖入侵古巴才導致(就你所知)


    – 蘇聯較大威脅
    – 在古巴試圖擴張勢力,嚇到美國放下「修枝指南」,引發導彈危機(資料F)
    – 資料G的演說可能是為發動戰爭提供「先發制人」的藉口(資料G)
    – 柏林危機、柏林圍牆均由蘇聯引起(就你所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