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21, 2015

2015年DSE歷史科卷一答案參考

僅屬參考,未必正確,歡迎各方高手糾正。


卷一資料題

總體評語:
1. 正如世上大部份的預測一樣,人人預測會出香港及國際協作,然而卻沒有出現。
2. 今次長題目(7-8分)佔了50分入面的31分,應該不少考生會有做不完的感覺。

第一題:

評語:這題對大部份考生來說應該頗陌生。以往在高考常見的文言文題復活了。

1(a) – 強大的原因:設立憲法 / 推動憲治 / 建立君主立憲制
    – 線索:「歐美各國所以致強…不過行立憲法」

1(b) –對「中國革命的前景」可有兩種解釋:
    – 1. 是指革命將來會否成功
    – 2. 是指革命是否有效地使中國強大
    – 這裡所採取的是後者,因為在資料B見不到前者的意思

    – 康有為的看法:悲觀、不認為中國革命能夠成功改變中國
    – 線索:「革命未大成也」、中國革命會導致國家分裂,互相攻擊,最後血流成河、「四萬萬之同胞死其半」
    – 鄒容的看法:樂觀、認為中國革命是改造中國的唯一辦法
    – 線索: 「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」、革命使中國由野蠻變為文明、革命使中國脫去奴隸性質、文明的革命(爭取自由平等)不同於野蠻的革命(義和團)

1(c) –這一題有兩點要小心,第一是分別證明革命是否暴力,以及是否使中國強大的有效手段;第二是討論限於1910年代前,即1900-1919年的歷史而已。
    –建議無論同不同意革命能使中國強大也好,都要證明「革命是暴力的」

    – 革命是暴力的:
    – 「死人如麻」、「槍炮之烈」證明革命是暴力的(資料A)
    – 「野蠻革命有破壞無建設」、「文明革命有破壞有建設」均證明革命是暴力的(資料B)

    – 革命不是暴力的:
    –五四運動是思想上的革命,證明革命不一定暴力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可以使中國強大:
    – 文明革命可帶動中國獨立自主(資料B)
    – 辛亥革命推翻了晚清帝制,實現了共和制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不可以使中國強大:
    –革命只會導致國家分裂,人命傷亡,不能帶來進步(資料A)
    –義和團的野蠻革命不一定進步(資料B)
    –辛亥革命後中國陷入袁氏復辟、軍閥混戰(就你所知)
    –辛亥革命後中國經濟、外交上均無大進步(就你所知)

第二題
評語:這是用腦題,(c)題相信很多考生都會答錯。

2(a) – 看法:認為將來難以維持和平
    – 線索:和平是「囚鳥」、「夫人你自由了」是諷刺和平表面自由,實則受1919年條約的鐵球所限制(後記:因為只看電子版,看不清楚原來克里孟梭手上有鎖匙,但不願解開,這是一項指責三巨頭尤其是法國的線索)

2(b) –原則:嚴懲德國、不會與德國妥協
    – 線索:「談判時從不寬容」、「不可與德國人談判或修好」、因為寬宏的條約只會使德國復活並攻擊法國

2(c) –什麼叫公允?說穿了就是有沒有「偏見」,或者是否「合理」。
    –什麼是合理?那就是參考當時局勢,並提供理由解釋,言之成理即可。
    –答之前要搞清楚到底資料C及資料D對和平締造者(三巨頭)有何批評。

    – 資料C的批評:三巨頭所訂定的《巴黎和約》不能帶來和平
    – 資料D的批評:法國只懂嚴懲德國,不是想建立和平及文明的「新秩序」

    –如果答資料C及D的批評公允:
    – 1. 三巨頭過份嚴懲德國,反而有導致將來復仇的風險
    – 2. 巴黎和約設定的國聯並無美國加入,難以達致和平
    – 3. 法國顯然因為戰敗歷史,執意向德國復仇,不重視長久的和平

    –如果答資料C及D的批評不公允:
    – 1. 巴黎和約設定了國聯,起碼在當時是踏出和平的第一步
    – 2. 世界大戰的慘痛陰影當時未散,嚴懲德國以防戰爭爆發是可以理解的
    – 3. 法國害怕德國復仇是合理的,因為德國在一戰前多次挑釁法國,又迫使其失去阿薩兩省
    – 4. 德國的確有主動發起戰爭的責任,必須嚴懲以防戰爭爆發

第三題
評語:這題相對其他來說較淺,惟推斷很多考生會忘記(b)題需要比較。

3(a) – 日本夢:電器化、為日本所有人民提供電器使用
    – 線索:「為這世代和人們帶來電器化的幸福」

3(b) – 這題的關鍵是將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作比較。只提及內部或外部,可能連一半分都無。

    – 內部因素:
    – 日本的企業精神,積極發展(資料E)
    – 日本人的勤奮習性、儲蓄習慣(就你所知)
    – 日本政府的積極政策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外部因素:
    – 國際環境如韓戰、越戰影響(就你所知)
    – 美國積極扶殖(就你所知)

    – 難以區分是內部還是外部的因素:
    – 盟總政府的貢獻




第四題
評語:同第三題一樣,(b)題需要比較,很多學生亦會忽略。

4(a) – 特徵:兩大集團對立、兩大集團隔絕往來、互相向對方擴張
    – 線索:美蘇兩方均伸延的樹枝、中間隔絕的木板

4(b) – 這題的關鍵是將美國與蘇聯的威脅作比較。只提及美國或蘇聯,可能連一半分都無。強烈建議答美國的威脅較大。

    – 美國較大威脅
    – 美國所推動的軍事擴張較多,包括西德、土耳其及日本(資料F)
    – 美國不願限制軍事擴張,拒絕讀「修枝指南」(資料F)
    – 美國想挑起另一場戰爭(資料G)
    – 美國往往先研發先進武器,蘇聯從後跟上,可見美國是主動威脅者(就你所知)
    – 美國的軍事基地較多,遍佈歐亞等地(就你所知)
    – 古巴危機是因為美國企圖入侵古巴才導致(就你所知)


    – 蘇聯較大威脅
    – 在古巴試圖擴張勢力,嚇到美國放下「修枝指南」,引發導彈危機(資料F)
    – 資料G的演說可能是為發動戰爭提供「先發制人」的藉口(資料G)
    – 柏林危機、柏林圍牆均由蘇聯引起(就你所知)






3 comments:

  1. 1B 佢唔係話要比較康有為同雛容的看法
    我想問下 比較看法 係咪都要異同?
    我相同看法就係''他們皆認為中國革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''
    雛容會比較清晰
    而康有為有講到''必復見於今日''
    所以我先話佢地相同看法
    我文言文麻麻,唔知啱唔啱...
    希望賜教.

    ReplyDelete
    Replies
    1. 客氣了。必復見於今日,我所見是指革命會使中國好似以往不同朝代末期般死傷無數....至於未來革命會否發生呢,其實當時革命已不斷發生,1894年至1911年辛亥為止,孫文已發起十次起義,1902年時革命已不斷發生,故推斷未來會否有革命似乎不重要。

      Delete
    2. 另外鄒容亦無直接提及革命會否發生,只是提到革命是好事。至於比較的確要答異同,惟有時只答相異也可接受的,視乎題目而定。

      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