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. 所謂轉捩點是指根本性的變化,必須有劇變、巨變、本質上改變
B. 是故,轉捩點題每段套路:
1. 主題句 à 2. 某個年份之前 à 3. 某個年份之後 à 4. 結論
|
所謂轉捩點是指出現根本性的變化。1919年中國爆發五四運動,尤其在社會方面,使中國出現不少根本的改變。然而在政治上軍閥專政依然、經濟上工業化仍落後、人民生活水平仍低,外交上也不能爭得平等地位,故此說到底1919年只在小程度上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轉捩點。
首先,在政治方面,1919年前後都維持軍閥專政,沒有根本改變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中國經歷袁世凱復辟,後來又步入軍閥混戰的時期,軍閥多是專制、獨裁的軍人,他們大多沒有不受民主思想所影響,並無積極推動中國實現民主。(1919年前)1919年五四運動中,民眾雖然聲討當時亦為軍閥把持的北洋政府,然而並未有根本地改變當時軍閥專制的局面,政制上幾無寸進,直至近十年後南京政府嘗試推行「訓政」為止。(1919年後)故此,1919年在這方面並非轉捩點。(結論)
其次,經濟方面,1919年前後中國的工業化都十分落後,沒有根本改變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中國陷入混亂的局面,尤在袁世凱死後不少地方軍閥抬頭混戰,導致中國工業化建設屢屢被破壞,也欠缺有效的中央政府推行工業化。(1919年前)而1919年五四運動雖然提倡國貨,抵制日貨,使民族工業有所發展,然而這影響非常有限,因為軍閥混戰的局面未有更改,而八至九成中國人仍然是農民,工人比例仍少,未有將中國改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(1919年後),故此1919年在這方面並非轉捩點。(結論)
再者,1919年前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,沒有根本改變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軍閥混戰不斷,不少軍閥為籌軍費而苛征稅款,而農民亦沒有自己的土地,須交大量地租予地主,使其收入大減,生活貧困。(1919年前)而1919年五四運動更幾乎完全沒有在這一方面著墨,它並沒有提出土地改革作為主要主張,亦未見顯著地提倡改善民生(1919年後),故此1919年後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沒甚改變,與之前一模一樣。(結論)
第四,在外交方面,1919年前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依然很低,沒有根本改變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列強的不平等條約依然存在,例如英國租借漢口、廈門、香港新界等地,而且列強又享有治外法權、協定關稅等不平等的權利,中國的國際地位非常低,只為被剝削的國家。(1919年前)雖然,1919年中國在民眾強烈的壓力,因為山東問題而拒絕在凡爾塞條約上簽字,是中國正式拒絕列強的第一次。然而,這並未改善中國的外交地位,不平等條約、治外法權、協定關稅在1919年後依然存在,直至抗日戰爭後才正式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。(1919年後)故此,1919年前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依然很低,並非轉捩點(結論)。
不過在社會層面,1919年卻可被視為轉捩點。
第一,1919年後中國文字由文言文改為白話文,是根本變化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中國只使用較為艱深的文言文,被視為讀書人的高雅文字。(1919年前)然而,1919年五四運動提倡淺白的白話文,使新文化運動推至高峰,由不少知識份子提倡的白話文開始成為主流,其後越來越多文學家使用白話文書寫,如魯迅。(1919年後)這種改變將中國文字的結構、造句等都根本地改變了,可被視為轉捩點。(結論)
第二,1919年後女性地位根本地得到提升,是轉捩點。(主題句)1919年前,中國受嚴重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,導致不少女性無緣上學,甚至視足不出戶的「閏女」為傲。
(1919年前)然而,1919年五四運動女學生首次走出來抗議政府,是中國歷史上極稀有的現象,而女性地位亦因而得到大幅提升。(1919年後)故此,1919年使從來與抗議無緣的女性走上街頭,讓女性地位得到根本的改變,可被視為轉捩點。(結論)
總體來說,只在社會上1919年可被視為轉捩點,只在小程度上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轉捩點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